1959年12月4日,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十周年,中央政府决定对那些经过一定时间劳动改造,真心悔改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成员、伪满洲国战犯、反革命分子及普通刑事犯实行特赦。这一决定标志着对过去敌对势力的一次宽大处理。
此次特赦的战犯共有33人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,以及国民党军中的十位高级将领。令人瞩目的是,原国民党军青年军206师师长、洛阳警备司令邱行湘也赫然在列,成为这一宽恕政策的重要受益者之一。
中央对这批被特赦人员做了妥善的安排。邱行湘本有机会留在北京工作,但他考虑到自己多年征战,家中还有年迈八十岁的母亲,便特意请求定居南京,安享晚年。这一决定也让他得以回归家庭,安定生活。
多年过去了,邱行湘在南京总统府参观时,偶然遇见了一位解放军老兵。两人相谈甚欢后才发现,这位老兵正是当年率领“洛阳营”攻入洛阳的战斗英雄、洛阳营营长张明。邱行湘对此感慨万千,心情复杂难言。
展开剩余85%1983年,黄济人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《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》在杂志上发表,1982年出版单行本后风靡海内外。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采用的是邱行湘的视角。之所以选择这一视角,源于黄济人是邱行湘的侄子,而其父黄剑夫也是国民党将领,黄埔五期毕业,曾任16军22师师长、76军副军长,解放后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教员。
邱行湘本人也是黄埔五期毕业生,在众多国民党军将领中,算得上是才华出众的一位。他曾任陈诚副官处长,长期活跃于前线,指挥多场战斗,表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。蒋介石甚至亲切地称他为“邱老虎”,对他的能力与忠诚极为赞赏。
邱行湘对蒋介石的崇拜深入骨髓,幼年接受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使他把“忠臣忠一主,孝子孝双亲”作为一生的信条。在日常生活中,他处处模仿蒋介石的作风,例如蒋介石不吸烟喝酒,他亦戒烟戒酒;蒋介石留光头,他也剃成光头;蒋介石喜欢穿大氅,邱行湘也特意订制了两件,随身携带。因此,私底下有人称他为“小蒋介石”。
正因为这种忠诚,蒋介石对邱行湘格外器重。1947年11月,蒋介石任命邱行湘为青年军206师师长。这次任命堪称临危受命,肩负重任。
同年夏天,蒋介石在北平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本想会见邱行湘,但因行程紧张,等邱行湘回到北平时,蒋介石已返回南京。邱行湘只得匆忙赶往南京见蒋介石。在这次会面中,蒋介石严厉斥责了向其求援的第三军军长罗历戎,邱行湘虽感同身受,但凭借自身尚无明显败绩,内心尚算轻松。
然而,邱行湘和罗历戎都未曾预料到,几个月后的清风店战役,罗历戎全军覆没且被俘,而邱行湘虽带第五师驰援保定,也难逃类似命运。彼时,邱行湘尚无此忧虑,蒋介石召见他是为了让他担任青年军205师师长,该师驻扎在台湾。
1947年解放战争形势严峻,蒋介石焦头烂额,前线频传败报。为增强战力,他下令将青年军各师扩编,使其规模几乎相当于一个军。虽然调任青年军205师师长看似平调,但实则是一种提升。
然而,蒋介石突然改变策略。1947年秋,刘邓大军与陈粟、陈谢兵团在中原形成“品字形”态势,对国民党中原防线构成严重威胁。洛阳周边虽兵力重重,但蒋介石明显感到危机。作为六朝古都,洛阳的政治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。
当时,青年军206师在洛阳防守,师长肖劲虽为黄埔六期毕业,曾留学德国,但能力平庸,平日贪污腐败、谎报军情,甚至倒卖军队资产,包括美国援助的道奇卡车。206师战绩连连败绩,士气低落。
形势紧急,肖劲急电求援。蒋介石接电后决定换将,选中当时正测的邱行湘赴洛阳重整206师。这次换将颇具智慧,邱行湘能力不凡,而中原国民党防线岌岌可危,洛阳难以守住。
此时,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从1947年冬至1948年春展开新式整军运动,战斗力明显提升。1948年2月底,彭德怀发起宜川战役,歼灭国民党整编29军军部。蒋介石紧急调动裴昌会第五兵团驰援西北,反使洛阳陷入孤立。
原计划打通陇海铁路,联通西北、中原、华北防线的战略被打破,防御体系出现缺口,给我军攻取洛阳埋下伏笔。第五兵团调走后,蒋介石任命邱行湘兼任洛阳警备司令,责任更重。
1948年3月,华东野战军一、四、六纵队赴濮阳休整,准备渡江南下。为配合休整,中央决定由陈士榘率三、八纵队配合陈赓兵团攻打洛阳,声势越大越好,以争取刘邓休整时间。
洛阳防守坚固,城墙高厚,而邱行湘发挥了关键作用。陈谢兵团装备贫乏,缺乏有效攻城武器,远不及华野部队。战役中,陈唐兵团第三纵队率先攻破洛阳东门,该处为邱行湘重点防御地点。
主攻部队是3纵8师23团一营,营长张明。尽管曾多次与国民党军交锋,但这是华野首次攻坚中等城市。张明作为经验丰富的指挥官,进行了详尽侦察,动员全营绘制洛阳城防图。
战前准备充分,一营从开始攻击到攻破东门仅用五小时,华东野战军随后授予该营“洛阳营”称号。多年后,邱行湘依然无法理解这座坚固城池是如何被攻破。
在南京总统府偶遇张明时,邱行湘提出疑问:“蒋介石下达了无数攻打解放军的命令,但最终都成了废纸。我在这里接到蒋介石守卫洛阳的命令,他还给我封官加薪。我对不起洛阳百姓,也对不起解放军。那时我固执如‘小蒋介石’,让解放军伤亡惨重。今后我只愿为海峡两岸沟通贡献力量。但我至今不明白,洛阳城如此坚固,你们是如何攻进来的?”
张明本不愿提旧事免得邱行湘难堪,但见其真诚发问,仍答道:“我们解放军每战前实行军事民主,发动全体官兵侦察、出谋划策,参战干部战士共同绘制敌情图。”
邱行湘感慨道:“守卫洛阳只有我和老蒋动脑筋,是否实行军事民主,差别如此巨大。”
晚年邱行湘定居南京,任江苏省政协文史专员。虽年逾七旬,身体日渐衰弱,却坚持步行上班,为文史研究贡献良多。
1983年早春,已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张明带领工作人员专程拜访邱行湘。两人热情握手。张明提及刚出版的黄济人著作《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》,祝贺邱行湘取得进步。
邱行湘谦虚回应:“这不过是开始,我仍沿着这条道路前进,遵从周总理‘活到老,学到老’的教诲。”
张明笑道:“我们是不打不相识!昨日是对手,今日成朋友。”
张明这句话让邱行湘忆起陈赓将军,他回忆洛阳战役时,对陈赓指挥四纵、九纵主攻西门、南门深表敬意,感叹:“我永难忘陈赓将军接见时说的‘放下武器,就是朋友’。”
二人畅谈往事,展望未来。分别时,张明握住邱行湘的手,共拍合影,并叮嘱儿子们一同合影,最后祝愿:“愿下一代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中携手前进!”
发布于:天津市凯狮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